匠心筑梦正当时 青春奋进启新程全国“两会”擘画的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蓝图,在万里铁道线上落地生根。赤城供电车间徐博文,这位“95”后工长,以实干为笔、创新为墨,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新时代铁路青年的担当,先后荣获国铁集团和集团公司春运立功竞赛优秀个人、第三届“京铁·创青春”青年创新大赛三等奖等荣誉,成为践行“两会”精神的青春标杆。迎战风雪,护航春运显担当2025年年初,唐包线杨木栅子隧道屡次结冰。在北方零下20℃的深夜,他带领赤城网电运行工区的兄弟们7小时极限往返重冰区段抢修,最长连续奋战72小时,保障了春运列车安全通行。智创未来,技术革新破难题针对接触网交叉互磨线索间距测量效率低的问题,他设计的地面测量交叉互磨线索间距工具实现一测三得:解决站场天窗作业效率问题、解决在复杂环境下无法测量、减少上网频次降低作业风险、灵活适用于各种天窗作业,从而打破破传统作业方式方法寻求更高效更安全的作业工具。这项创新在第三届京铁·创青春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并在全段推广使用。初心如磐,平凡岗位上的不凡坚守山区铁路外部作业频繁,维护工作劳动强度相对较大。因为地形复杂、营运里程长,每周两次的丰宁作业,只是单次往返
脚步丈量千里路白少风,男,2015届交通系高速铁道技术专业,2015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保定工务段安全科业务指导。2021年在北京局集团公司职工技术比武中荣获高铁线路工组第一名。并曾先后荣获全路优秀共青团员、全路青年岗位能手、集团公司技术能手、集团公司最美京铁人“十佳技术技能精英”、集团公司青年岗位能手、集团公司青年之星、集团公司优秀共青团员、集团公司“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狠抓现场管理,提升线路设备质量3000多个日夜的摸爬滚打,他从一名“业务小白”成长为一名技术骨干,在他看来“成功成才没捷径,就靠脚踏实地一板一眼、扎扎实实硬功夫”。他时刻牢记“确保高铁和旅客列车安全万无一失”的政治红线和职业底线。为了能够熟练使用安伯格轨检小车,维修线、线路、办公室到处都是他的身影,一遍遍的设站、一遍遍的摆位,不懂就问,不熟就练,用最短的时间熟练掌握全站各类仪器设备和精测小车操作技术。但这只是基础,操作中的数据采集、操作后的数据分析以及后期的整修方案制定,才是高铁“严检慎修”的关键,唯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服务高铁安全。针对操作过程中的数据采集误差,他摸索出“初检、复检、终检”三级采集方法,下线
以青春为笔,在高铁上书写 “共情” 担当一、飞驰高铁中的 “共情” 微光“各位旅客,欢迎乘坐由北京西站开往南昌西站的G891次列车......”每当这样的广播响起,韩瑜总会下意识调整站姿,指尖轻轻划过制服上的党徽。这位31岁的北京局集团公司高铁一队列车长,用7年时间将400余次重点旅客服务化作春风,在飞驰的列车上编织出一张张温情的共情网络。在G896次列车的车厢里,一位头发花白的轮椅老人正在用餐,腿上的小塑料箱充当着临时餐桌,列车长韩瑜正细心地为老人续水。“姑娘,你比我亲闺女还贴心。”老人的话语里满是感动。这温情的瞬间,是韩瑜七年铁路生涯的寻常片段。这位从工科女成长起来的“90后”列车长,带着“与旅客共情”的初心,在千里铁道线上书写着属于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二、从工科女到 “高姐”在挑战中夯实服务根基2015年从软件技术专业毕业后,怀揣着对“高姐”职业的向往,在2017年,成为了一名高铁乘务员。初入职场,挑战接踵而至。面对复杂的票务系统和旅客的各种诉求,她常常手忙脚乱。有次,一位旅客询问改签流程,她因紧张答不上来,只能求助师父。这件事让她明白,服务不只是微笑,更要靠专业打底。从那之后,韩
河北日报报道(记者 桑珊)8月29日,记者走进位于石家庄的中铁三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的BIM(建筑信息模型)行测室时,总工房晓楠正在电脑上构建邯马铁路改造项目的模型。2018年,房晓楠在检查CIR设备接收情况。“从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到运维管理,都能通过BIM软件提前模拟。”房晓楠介绍,BIM技术让设计蓝图变得立体可视,在指尖就能拥有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所有信息。其实,BIM并非房晓楠的专业必修课。2012年考入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后,勤奋好学的他利用课余时间自学软件、钻研案例、参与项目,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大学时我就一个想法,把专业知识学好,以后靠真本事吃饭。”大学期间,房晓楠非常重视基础课程和专业知识学习,对于自己喜欢的编程学习,更是不放过每一个难点、疑点,经常晚上在学校计算机机房一遍遍练习上课时的程序算法,直到理解透彻为止。“就想多学一点,多了解一点。”房晓楠说。学习过程中,房晓楠还主动跟老师进行交流。“主动学和被动接受知识,效率和理解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房晓楠回忆,他当时想做一个故障排查系统,在与老师的沟通中,很快掌握了软件架构如何设计,功能如何实现。大二暑
李兴国,男,中共党员,国际交通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2021届毕业生。在校期间,以优异的成绩及优秀的综合素质获得全国铁路优秀共青团员、国家奖学金、省级优秀学生干部等。现就职于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高铁工务段沧州西高铁线路车间。一、坚守安全底线,追求卓越品质:安全意识的“践行者”与质量的“把关人”2021年8月,李兴国以见习线路工的身份加入北京高铁工务段沧州西高铁线路车间天津南维修工区。在师傅的带领下,他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刻苦钻研现场技能,迅速掌握了高铁线路、桥梁、路基、轨道板的病害特点及其检查维修养护方法。通过现场作业和问题库分析,他建立了各个桥梁的防水层劣化分析表及桥梁栏杆劣化分布图,为桥梁整修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持。李兴国始终秉持“安全第一,质量至上”的工作理念。自晋升高级工以来,他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熟练掌握线路设备维修技能及应急突发情况处置,确保在自己的岗位上未发生过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他严格执行作业标准,严控人身安全,认真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生产任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高铁线路工的职责与担当。二、直面挑战,攻坚克难:逆境中的“突击手”与团队的“主心骨”2022年7月,京沪
杨开龙,男,高级技师,2011年专科毕业于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测量专业,在职本科学历,202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19年被人社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被湖北省总工会授予“荆楚工匠”荣誉称号,2021年度“享受湖北省专项津贴专家”称号(技能类)。2024年度获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高技能人才)”,现任中铁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精测队队长。该同志自2011年以来一直从事铁路工程测量专业技术工作,先后参与京石客专、成贵铁路、呼准鄂铁路黄河特大桥、汉十高铁、玉磨铁路、贵南高铁、广汕高铁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历任测量员、测量队长、公司精测队副队长等职务。在呼准鄂铁路项目通过计算器自编程序对线路结构物复核计算,实现黄河特大桥168米刚构连续梁、48米拼装箱毫米级合龙误差;在玉磨铁路新华隧道推广应用“交叉双导线”“强制对中”测量方法,解决了斜井长、高差大、半径小、高地热、通风差等复杂环境的长大隧道导线控制难题,全面提高隧道导线控制测量精度,确保隧道顺利贯通;在汉十、贵南、广汕等高铁施工一线,率领团队研发了“三合一轨道检测车”“轨道精调机”精调装备,解决了超长隧道区段无砟轨道施工难
侯洪林,男,河北沧州人,土木工程专业,2014年7月参加工作,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郑州局新乡桥工段安阳线路北岔工区任线路工,2015年1月至今在郑州局新乡桥工段检查监控车间安阳探伤工区任探伤工。2015年1月,他被分配到新乡检查监控车间安阳探伤工区,担任探伤工。探伤工是一个要求技术性很强的工种,初次接触这个行业,面对陌生的环境,面对繁重的任务,面对学不会的技能,他的人生陷入了深深的谷底。他在心里不停的问自己,你到底想要怎样的人生?是成为一名碌碌无为的螺丝钉,还是成为一名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正当他难以做决定的时候。他们段举办了“无损检测员探伤技能竞赛”,他怀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信念,报名参加了这次竞赛,但是因为基本功不扎实,缺乏经验,成绩并不理想,看到和我一批的同事成绩都名列前茅,他的自尊心深受打击,他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上班的时候,他随身携带笔和本,他把师傅们讲的重点都记在本上,不懂的就向师傅们请教。回到宿舍,他就努力学习探伤工理论知识,别人周六、日都休息的时候,他经常独自一人来到工区,练习实作技能,一练就是一整天,虽然很累,但很充实。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