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校友之家>>校友风采

别小瞧“95”后,这位工长不一般!

发布时间:2025-10-24   浏览次数:0

匠心筑梦正当时 青春奋进启新程

全国“两会”擘画的"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蓝图,在万里铁道线上落地生根。赤城供电车间徐博文,这位“95”后工长,以实干为笔、创新为墨,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新时代铁路青年的担当,先后荣获国铁集团和集团公司春运立功竞赛优秀个人、第三届“京铁·创青春”青年创新大赛三等奖等荣誉,成为践行“两会”精神的青春标杆。

D3DA68EE160240A2B633D666D84F4EE5.png

迎战风雪,护航春运显担当

2025年年初,唐包线杨木栅子隧道屡次结冰。在北方零下20℃的深夜,他带领赤城网电运行工区的兄弟们7小时极限往返重冰区段抢修,最长连续奋战72小时,保障了春运列车安全通行。

智创未来,技术革新破难题

针对接触网交叉互磨线索间距测量效率低的问题,他设计的"地面测量交叉互磨线索间距工具"实现"一测三得":解决站场天窗作业效率问题、解决在复杂环境下无法测量、减少上网频次降低作业风险、灵活适用于各种天窗作业,从而打破破传统作业方式方法寻求更高效更安全的作业工具。这项创新在第三届"京铁·创青春"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并在全段推广使用。

E02B7E1DDD244BC3BF7C79BF9A2EA36B.jpg

初心如磐,平凡岗位上的不凡坚守

山区铁路外部作业频繁,维护工作劳动强度相对较大。因为地形复杂、营运里程长,每周两次的丰宁作业,只是单次往返就需要6个小时车程,铁路就在半山腰上,车到不了的地方,干活工具只能肩扛手提,上山下沟成了他们日常上道的方式。隧道作业非常频繁,照明条件差,隧道内通风不良,灰尘大。这些日复一日的工作对于年轻人来说实在是不小的考验,加上时有时无的通信信号,这样艰苦的环境磨砺了徐博文的心性,就像他在全国铁道团委发表的“我的青春在这里”视频中说:他在这里逐渐明白了责任所在,他用青春守护铁路,守护万家灯火,这是他在平凡岗位上的青春故事。

薪火相传,锻造青春生力军

作为“老职工”,他带着看标准、带着查隐患、带着解难题,开展岗位练兵、故障练手、应急练胆。用匠心传承诠释新时代铁路“传帮带”精神,成为青年员工的成长榜样。他总说他的成长离不开集体的培养,现在最重要的是把经验传递下去,让更多像他年轻人成为供电安全的守护者。作为“老职工”,他带着看标准、带着查隐患、带着解难题,开展岗位练兵、故障练手、应急练胆。用匠心传承诠释新时代铁路“传帮带”精神,成为青年员工的成长榜样。他总说他的成长离不开集体的培养,现在最重要的是把经验传递下去,让更多像他年轻人成为供电安全的守护者。

奋进新征程,扬帆再出发。正如他在笔记中写道:“‘两会’精神是指引方向的灯塔,我们要做那束永远向光而行的铁轨,托举起中国速度的壮美画卷!”